近兩年,“市井火鍋”發展勢頭迅猛。
抖音上播放量將近2億,快手播放量達1500W+,小紅書種草筆記3W+,微博話題討論量接近2000W。
根據天眼查,搜關鍵詞“市井火鍋”,企業達3500多家,注冊時間多為2020、2021兩年。
市井火鍋為何在這兩年迎來爆發?從市井火鍋上,我們能得到哪些2022的消費風向?
一起來看。
市井火鍋多分布在城市的街巷之中,因獨特的煙火氣和接地氣的裝修,而深受顧客喜愛。
市井火鍋最大的特點是性價比高,菜品多為小份菜。
在傳統火鍋店或大品牌火鍋店,花一份菜的錢,在市井火鍋店可以吃到好幾份,感官上看起來“很多”。而且客單價多在80元以下,有些甚至在30—60元之間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市井火鍋的定位,無疑是對標中高端火鍋店,用非對稱戰略的打法,來搶奪底層市場和低價格區間。
在80元以上客單價的紅海戰區,市井火鍋幾乎可用“抄底”二字形容。
餐見君認為,近兩年市井火鍋的火爆,有如下原因:
>>“藍海人群”的崛起
行業有紅藍海之分,消費人群也有。
紅海人群多為中產階層,尤其是城市中產、追求精致生活的媽媽族和都市白領,以70后、80后為主。
他們擁有較為成熟的決斷力,消費需求為“品質大于價格”,并追求各種品質和體驗的升級,處于市場消費的主導地位。
藍海人群與之對應,多為高低線城市的銀發群體、都市藍領人群。
銀發群體則細分為都市老年人群和小鎮中老年人群兩種。但無論哪種,一個大屏智能手機就是他們的全部,所喜歡的娛樂項目,無非是直播、短視頻、廣場舞、旅游養生之類。
不可小覷的是“藍領人群”,這些人一般居住在城市郊區,從事餐飲、零售等行業基層工作的人群。
據統計,都市藍領在線上的用戶規模逐漸擴大,2020年由1500萬增至3千多萬的在線活躍數量,未來可能會持續增長。
這類人群的經濟收入,決定了他們注重產品性價比,所以,物美價廉的商品是這類人群的最愛。
也就是說,小鎮青年、都市藍領,是最大的底層流量。
另外,疫情也讓更多人捂緊了錢袋子,很多人逐漸放棄高品質,而轉投性價比。
市井火鍋的出現,可謂“正中下懷”。
>>各大社交平臺紛紛崛起
短視頻的崛起,讓很多市井火鍋吃到了紅利。
在抖音上,“陳艷紅市井火鍋”的話題播放量達1098W、“小蘇娘市井火鍋”達1154W、“辣也市井火鍋”達1142W,而播放量上百萬的品牌更是一抓一大把。
沸騰的紅油、各式顏值超高的菜品、播主吃喝的滿足神情,都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。
對于餐飲消費,現代年輕人習慣去各種社交平臺“扒測評、查配料”,尤其KOC的分享,更是消費風向標,消費者看似是受“種草”影響,實則消費更謹慎、更理性。
貨比三家,比來比去,歸根到底還是性價比,但短視頻及各類種草平臺,為市井火鍋提供了一個展示優勢的出口。
>>“顧客在哪里,我就在哪里”
前文已述,市井火鍋多在城市街巷之中,街邊店居多,小而美,輕資產、輕運營、人效坪效都很高,閃跳騰挪于方寸之間,十分靈活,最關鍵一點,多在藍海人群出沒之處。
不過也有例外,像長沙首家集市火鍋“不了鍋”,就處在五一商圈內。
兩百多款SKU,顧客選菜的時候還得用小推車,自去年升級以來,每天都營業到凌晨兩三點,新穎的形式、超高的性價比(有些菜一份僅兩三塊錢)、簡潔大方的裝修,吸引眾多年輕人。
順便說一句,集市火鍋(或稱市集火鍋)屬于市井火鍋的一個延伸,擴大了市井火鍋的場景,以集市形式示人。
市井火鍋抓住了消費趨勢、開在精準客戶附近、又有各種線上社交平臺加持,怎能不火?
一葉落,而知天下秋,一個現象的發生,有過去,一定有未來。
那么,從市井火鍋,我們能否看到2022年火鍋的消費風向?火鍋老板們該如何做?
餐見君總結了一下4點。
1、火鍋小眾品類增多,市場更下沉
火鍋行業的品類一直在細分,從地域(四川火鍋、重慶火鍋、潮汕火鍋等),到食材(毛肚、鵝腸、蝦滑等),再到場景(市井、集市、酒館等等),未來仍會繼續細分,以滿足多元需求。
由于互聯網的廣泛且頻繁使用,一些細小、小眾、瑣碎的火鍋品類(市場),將形成強有力的“長尾”,從而吸引更多小眾人群。
需要說明的是,“品類創新”與“產品創新”是兩回事。
打個比方,把鮮牛肉裹上藤椒面做成藤椒牛肉,叫“產品創新”;
把牛肉與牛筋混合打碎做成牛筋丸,叫“品類創新”(把牛肉火鍋升級成牛筋丸火鍋,也屬品類創新)。
這幾年來,無論是產品創新,還是品類創新,都進入了集體爆發期,尤其是各種甜品、飲品、場景的創新,更讓人眼花繚亂。
從當前形勢來看,品類從0到1比較簡單,從1到100比較難,因為體量的擴張,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。
所以,對于一些中小品牌來講,不妨多用品類創新和產品創新拉動品牌增長。
然而,當資本來敲門的時候,就得慎重考量,因為你不知道門外,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。
“下沉市場”雖是個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,但不可否認的是,未來火鍋仍將繼續下沉——底層的需求遠未到飽和。
所以,不難預見,類似市井火鍋的品類,將會一再抄底底層市場。
圖片來源:攝圖網
2、“產品+網狀內容”成品牌標配
短視頻的興盛和各大社交平臺的廣泛使用,正在逐漸改變“流量結構”。
過去,企業做推廣,多在媒體平臺的買流量強推;如今,各大平臺開始用大數據算法,來“猜讀者喜歡”,以獲取更多關注。
換句話說,流量不再被控制,而是平臺進行有目標地分配,品牌再想曝光、做推廣,必須用“產品+網狀內容”的形式。
產品是中心,圍繞產品做成的內容,就是“網狀內容”,可以是小紅書種草、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展示品牌故事、企業自媒體平臺推廣產品等。
在產品日趨同質化、創新周期越來越短的未來,內容將比產品更重要。
一言以蔽之,火鍋店在生產產品的同時,一定要有強內容輸出,圍繞產品、圍繞品牌,布一張內容之網。
3、“火鍋+跨行業態”前景看好
火鍋+甜品/飲品/小吃/鹵味等,甚至“火鍋+酒館”,都未跳出餐飲的框,在同一個行業中廝殺,終歸使內卷更激烈。
如果考慮“火鍋+跨行業態”,是否別有洞天?
比如優衣庫,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服裝店,其模式更像是“服裝店+超市”,所以,它更容易跳出服裝(店)行業的內卷。
再如小米手機店,其模式更像是“手機店+平臺(百貨平臺)”,用小米手機作引流爆品,打造小米專屬生態圈、增強原點人群粘性,從而與一般手機品牌進行跨行競爭。
以上案例可以看出,火鍋店創新商業模式,跨行錯位競爭,是個不錯的選擇,未來也將成為一種趨勢。
4、小型供應鏈企業將增多,與火鍋店共建“命運共同體”
上文已述,未來,產品和品類都會不斷出新,而且周期非常短(一旦出現爆品,就會被同行瘋狂模仿,企業不得不一直創新下去),那么,這對于供應鏈而言,將是個非常大的挑戰。
鑒于此,供應鏈企業就得深度參與到火鍋企業之中,與之共榮共生,成為真正的命運共同體。
當然,有個前提——企業必須擁有與供應商平等對話的能力。
換言之,用量不大、事兒挺多,或者品牌不強,要求不少的火鍋企業,很難享受到大牌供應鏈企業深度定制的福利。
但火鍋行業中,中小企業居多,所以,未來小型供應鏈企業會大量涌現,優勢為“可少量定制產品”。
如果大型供應鏈企業500公斤起訂,他們50公斤就能定(也不排除大供應鏈企業瞄準這些細小市場,像富邦食品的火鍋丸子,50公斤就能定制),這對于火鍋產品和品類的創新,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。
當然,這也會促使供應鏈企業與火鍋品牌緊密捆綁,相互滲透融合,共同繁榮行業。
市井火鍋的大量涌現,讓火鍋市場,尤其是底層火鍋市場更為細分,也讓我們看到更多行業鏈條背后的趨勢與可能性。
在著眼未來時,我們需要看到“變化之中不變的什么”,同時再把“環境增量”考慮進去,得到的,就是我們即將要做的。
(本文素材來自網絡,侵聯刪)
上一條:火鍋賽道內卷,難破“網紅”局
下一條:餐飲最后一個萬億級藍海市場,波瀾已起! |
返回列表 |